NEWSLETTER
113-09-19 政風電子報第223期

在AIGC時代尋找有效反制假訊息的政策解方

◆ 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羅世宏

在人工智慧生成內容(AI-generated content, AIGC)和深偽技術(deepfake)日益興起與普遍應用的背景下,臺灣所面臨的假訊息威脅,變得更加複雜且難以防範。

前言

  假訊息不僅削弱了公民對政府和媒體的信任,更對社會穩定和民主政治構成重大挑戰;深偽技術的應用使得視聽內容更加難以辨識真偽,其進一步加劇了假訊息的擴散和影響力。為了有效對抗這些威脅,臺灣需要從多方面入手,採取綜合性的策略。本文將借鑑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堪稱迄今論述視角最全面的研究報告,探討臺灣應如何有效對抗假訊息,保障民主政治的健康發展。

假訊息的挑戰與危害

  根據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研究成果,假訊息對民主社會的危害主要包括:公民對政府、媒體和公共機構的信任度下降,進而削弱民主治理的基礎;利用社會矛盾,引發並激化不同群體之間的對立與仇恨;誤導選民並影響選舉結果,從而對選舉的公正性構成威脅。

對抗假訊息的策略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研究報告建議,對抗假訊息可從以下多種策略入手。

一、支持本地新聞業

  本地新聞業的衰退與假訊息的蔓延有直接關聯。透過支持本地新聞業,可以提升公民的知識水準和信任感,從而削弱假訊息的影響力。例如,政府和民間組織可以提供資金支持,幫助本地媒體恢復元氣。此外,利用稅收減免和數位平臺問責等政策工具,有助於健全我國新聞業的財務和營運基礎。

二、推動媒體素養教育

  媒體素養教育是提高公民辨識假訊息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臺灣,我們應將媒體素養教育納自中小學到大學的課程中,並且推動廣泛的社區培訓,以提升各年齡層公民的媒體識別能力。

三、加強事實查核

  事實查核是糾正虛假訊息的關鍵手段。研究顯示,事實查核能有效糾正特定陳述的虛假信念。因此,支持超黨派獨立的第三方事實查核組織得以永續發展,也是該研究報告的重要建議之一。

四、標示社交媒體內容

  對社交媒體上虛假或未經證實的訊息進行標記,有助於降低用戶輕信和分享的可能性。政府應協助並鼓勵第三方事實查核組織與社交媒體平臺合作,建立虛假訊息標記機制,以提高訊息透明度和可信度。

五、反制訊息策略

  設計真實的傳播策略,從敘事和心理層面與虛假訊息競爭,比僅僅提供事實更為有效。例如,可以透過宣傳積極價值觀、尊重與同理心,從而減少閱聽大眾受到假訊息的影響。

六、提升與選舉相關的資安防護

  提升選舉相關的資安防護,可以防止駭客攻擊和訊息洩漏,降低恐慌和對選舉系統的信任危機。臺灣應加強選舉系統的資安防護,防止境外勢力干預,保障選舉的公正和透明。

臺灣本地假訊息案例分析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發布的2023年假訊息年度調查顯示,有83%的民眾在過去一年內曾收到假訊息,這顯示出假訊息在臺灣的普及程度及民眾對此的高度敏感性。臺灣的假訊息主要來自媒體、政治人物和境外勢力,這些假訊息不僅影響到公民對政府的信任,也使得社會對立更加嚴重。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2022年九合一選舉期間與2024年總統大選的假訊息泛濫情況。根據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選舉期間假訊息的數量顯著增加,許多政治謠言被廣泛傳播,意圖影響選民的選擇。例如,有關某候選人涉嫌貪腐的虛假訊息被大量轉發,這些訊息被證實是競爭對手製造的政治攻擊。然而,這些假訊息卻在短時間內迅速擴散,對選舉結果可能產生影響。

  臺灣可以借鑑歐盟在制訂數位治理法規方面的經驗,如《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Regulation, GDPR)、《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s Act, DSA)、《人工智慧監理法案》(AI Regulation Act),以及《歐洲媒體自由法》(European Media Freedom Act)等。這些法規旨在提升數位環境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同時保護公民的隱私權和言論自由。

  《一般資料保護規則》透過強化個人資料保護,對企業和組織處理數據的行為進行嚴格監管,為數位時代的隱私保護樹立了典範。《數位服務法》則針對數位平臺的責任提出了明確規範,要求平臺更積極地應對假訊息和違法內容。《人工智慧監理法案》試圖規範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確保AI應用的安全性和透明度。而《歐洲媒體自由法》則著力於保障媒體的獨立性和多元性,促進自由和公平的新聞環境。

最新發展:AI生成的虛假訊息案例

  最近在美國有一起利用AI技術生成的自動語音電話(robocalls)事件引發了廣泛關注,今年1月新罕布夏州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初選期間,一通偽造拜登總統的語音訊息透過AI生成技術被大量發送給該州選民,企圖誤導選民的投票決定;這一事件最終導致主事者Steve Kramer面臨高額罰款和刑事犯罪指控。這一案例凸顯了AI技術在假訊息傳播中的巨大潛力和危害,也提醒在臺灣的我們需要加強相關法律和技術,以防範類似的選舉干預。

中國大陸的假訊息策略

  對岸在假訊息傳播上的策略值得警惕。根據英國《衛報》的報導,中國大陸正利用AI技術來製造和傳播假訊息,這些AI新聞主播被用來傳遞政府的宣傳內容。這種高科技的假訊息傳播方式,不僅提高了假訊息的擴散效率,還增加了辨識的難度。臺灣應密切關注這一動態,並加強技術手段,應對來自境外的假訊息威脅。

  臺灣作為一個民主開放社會,勢必持續面臨著來自境內外與AI深偽技術的假訊息挑戰。在朝野政黨互信不足的情況下,唯有結合公民社會多方利害關係人的共同參與,並且藉由上述的綜合策略,包括支持本地新聞業、推動媒體素養教育、加強事實查核、標記社交媒體內容、反制訊息策略和提升選舉資訊安全等,才足以確保臺灣民主能夠持續健全有序地運作。





---本文轉自法務部調查局清流月刊---

飛航服務總臺©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0594 臺北市濱江街362號(地理位置圖)

政風檢舉專線:(02)87702059、87702054、87702147

Email:ethics@ms1.anws.gov.tw

隱私權保護政策 | 網站安全政策 | 網站資料開放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