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108-04-29 政風電子報第158期

資安新聞—「同溫層」效應

文/吳旻純
 
何謂「同溫層」效應?
 
「同溫層」效應(Echo ChamberEffect)也稱為迴聲室效應、過濾泡泡(filter bubbles),係指社群網站紀錄用戶的使用歷程(瀏覽、按讚、分享、互動等),利用大數據分析導入演算法,依據使用者偏好傳送相關消息,完全阻絕無興趣、負向的訊息,產生一種特定性強化之機制。長時間處於認知制約的氛圍下,每個人越來越封閉在特定社群,只看自己所認同的事實,相信自己所想相信的理
念,但一旦跨出認知舒適圈,接觸到真實世界時,自然產生認知衝突,自我建構價值隨之崩潰。
 
實際上「同溫層」效應在2016年因為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而成為討論話題,選舉過程中,川普的言行跟企業家背景並沒有提高他的選情,而對手希拉蕊擁有高度政治奧援,相對選情穩定樂觀。但川普這種非典型的政治人物,卻透過網路聲量扭轉形勢。
 
「同溫層」效應對資訊安全之影響
 
每天打開臉書、YOUTUBE等社群網站平台,開心接收想要的訊息,觀看喜愛瀏覽的影片,深陷在自己打造的舒適圈,其實也讓自己處於資安的危機圈。社群網站會記錄使用者選取、按讚、觀看、分享等行為,進而依據數據分析傳送特定訊息,以灌輸或強化用戶認知與行為,成為另一種行銷策略。但是此種大數據演算機制卻可能被有心人士利用成為資安漏洞(圖2),當社群平台業者利用收集的數據傳送相關訊息或影音給用戶,駭客可能利用時下當紅議題,製作關鍵字名稱,卻是將內容嵌入惡意廣告或連結,借助平台自動演算跟同溫層效應,致特定使用者點取而被駭或植入惡意程式。
 
正視「同溫層」效應之危機及策略
 
同溫層效應的發散可能造成個人認知及資訊安全危機,而面對不同的危機,應
正視問題並採取適當的策略,將損失及損害降至最低。
 
一、個人認知危機
 
當落入同溫層舒適圈時,若遭遇與自身認知矛盾或是不利的資訊,會產生極不舒服之感,而這會破壞大腦的穩定狀況,因此會下意識地想要消除這樣的狀態,自
主地選擇忽略與過濾掉不被我們所認同的資訊,或用自身偏好的認知去解釋,將資訊合理化。一旦處於這種排除異己,自我感覺良好的氛圍,持續只接收想要的資訊,無法接觸到相反立場的意見,將自動被邊緣化成特定群體,產生難以適應真實社會價值的困難感。
 
二、資訊安全危機
 
因為使用者網路使用行為的偏好,透過平台演算機制,放大同溫層效應,使用者不知覺留下使用軌跡,除了變相成為業者置入性行銷的對象,也可能因此洩漏個資,變成駭客攻擊的對象;甚至成為有心人士傳遞特定意識形態、錯誤訊息之手段,以誤導民眾,達到政治或經濟目的。
 
三、面對同溫層效應之應對策略
 
(一)擴大取得資訊的管道
 
網路社群網站或影音平台已經成為許多民眾獲取資訊的主要管道,但由於客製化演算法會隨著時間優化,與本身同溫層意見相左之訊息幾乎不會出現,導致個人認知越來越同化,無法融入真實社會氛圍。所以要脫離同溫層舒適圈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取得資訊之管道,尤其是與自身立場不同的意見管道。例如不要專注在單一社群媒體,除了臉書,還可以選擇各類新聞、雜誌等平台,接受多元觀點,來打破本身築起的認知高牆。
 
(二)聆聽多面向的意見
 
聆聽不同面向的意見可以修正扭曲的偏好認知,建構更全面的社會價值。因此不妨觀看批評你的留言、閱讀朋友貼文上的評論及養成分享前先閱讀內文等網路習慣。
 
(三)培養良好網路使用習慣
 
在使用社群網站平台時,先確認訊息內容的正確性,不要隨便點選置入廣告或連結,以免洩漏個資或被植入惡意軟體,並定期更新系統軟體,提高資訊安全防護力。
 
結論
 
身處網路資訊時代,多數的訊息來自於社群網站或平台,我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要觀看的內容,但也選擇性地忽略不同於己的意見,導致觀點過於狹隘單一。因此所產生的同溫層效應可能會帶來個人認知及資訊安全危機。應正視問題核心,透過擴大取得資訊管道、聆聽多元意見及培養良好網路使用習慣的策略,進而建構更全面的社會價值和包容的社會氛圍。
 
--(本文轉載清流雙月刊)---
 

飛航服務總臺©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0594 臺北市濱江街362號(地理位置圖)

政風檢舉專線:(02)87702059、87702054、87702147

Email:ethics@ms1.anws.gov.tw

隱私權保護政策 | 網站安全政策 | 網站資料開放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