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109-10-22 政風電子報第176期

紅色滲透!武漢肺炎期間中共的的「大外宣」


調查局兩岸情勢研析處 楊宗新
 
自武漢肺炎(COVID-19)於去(2019)年底在大陸擴散以來,大陸因疑似隱匿疫情,及繼而宣稱疫情可防止、可控制,卻造成全球多國陷入感染之故,國際形象一落千丈。然而自今(2020)年 2 月下旬以後,隨著境內疫情逐漸獲得控制,大陸開始進行大規模宣傳戰,包括針對內部維持穩定的擴大內部宣傳(大內宣),及針對國際輿論的擴大外部宣傳(大外宣),意圖扭轉國家形象。
 
「大外宣」的背景
 
「大外宣」並非大陸當局憑空提出的,而是奠基在中共自建黨以來即嫻熟的宣傳技巧上,運用新思維、新科技、新手法加以發展而來。中共自建黨以來,即效仿蘇聯共產黨體制,於黨內設置宣傳部門;延安時期,中共利用美國記者斯諾(Edgar Snow)實地採訪的機會,極盡展現親民形象,使得斯諾在1937年出版的《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又譯為《西行漫記》)一書中,對其大加讚賞,被認為是中共得以在國共內戰時,爭取到國際輿論支持的重要因素。
 
1949年中共建政後,在中共中央宣傳部之下,設立多家直屬媒體。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大陸人權狀況遭國際批評,為擺脫此困境,益加注重對外宣傳。 「大外宣」一詞首次使用,出現在香港媒體《南華早報》2009年1月14日「北京用450億元打造國際媒體」報導中,文中指出大陸《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社》等官方媒體,將分別獲得資金補助,用以擴大對外宣傳業務,執行下述作為:《新華社》將海外分社從100個擴張為186個、以中東的《半島電視臺》為樣板,開辦一個全天候向海外播報新聞的電視臺;《人民日報》所屬的《環球日報》將發行英文版;《中央電視臺》開辦阿拉伯語及俄語頻道;《中國新聞社》所屬的《中國新聞週刊》將發行英文版並在美國銷售。
 
而真正加速大陸推動「大外宣」,有兩個重要時間點:一是 2013 年習近平擔任大陸領導人後,指示加速推動對外宣傳; 另一是在2018年習近平主導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後,面臨廣泛國際輿論批判,再次強調海外宣傳的重要性。
 
疫情期間「大外宣」之運用
 
大陸於今年2月下旬境內疫情逐漸獲得控制後,開始加強對外宣傳力度,方可歸納為幾大項:
 
1.將病毒來源指向美國
此論調首次出現,是大陸倚重的防疫專家鍾南山於2月27日表示:「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但不一定發源於中國。」引起民眾廣泛討論,甚至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也表示同意。許多大陸民眾普遍相信,中國大陸官方媒體《新華社》海外分社將從100個擴張為186個。疫情是在去年10月於武漢舉行的世界軍人運動會期間,由外國選手帶入的。推測大陸此舉用意,可能是為了將過去被冠上的「帶原者」形象,轉化為「受害者」,博取國際輿論同情。美國則對這種說法強烈不滿,多次向大陸抗議,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甚至一度使用「中國病毒」(China virus)一詞稱呼疫情。
 
2.否認隱匿疫情
面對外界指控大陸隱匿疫情,是造成境外大規模感染的重要原因,大陸矢口否認,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甚至表示:「自1月3日起,中國陸續向美國通報疫情相關信息和防疫措施共達30次,雙方的疫控中心還曾就疫情多次進行溝通,但美國政府迄今未向中方提供任何實質性幫助。」 此說法遭美國反駁。
 
3.採取信心重建措施
疫情在大陸大肆擴散後,當局為維持民眾信心及內部穩定,在盛讚自身防疫措施上,煞費苦心;包括報紙刊登嘉許防疫成果的文章、電視臺以防疫為背景製作電視劇、出版社出版抗疫專書等,力圖挽回民眾信任及國際支持。
 
4.與 WHO 維持良好關係
大陸自 2003 SARS 疫情積極布局,重要里程碑是在2006年將立場親「中」的香港籍人士陳馮富珍推上WHO總幹事,使其影響力能在該組織中扎根。大陸的付出,在本次疫情期間得到實質回饋,包括促使WHO將原先對疫情的習稱「武漢肺炎」, 訂名為「新冠肺炎」(COVID-19,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以及獲得 WHO 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的多次言論及實質支持。
 
5.強調自身對世界防疫之貢獻
這可分為兩層面,一是力圖將自身經驗做為國際防疫的示範,另是透過對疫情嚴重的國家提供援助,強化樂善好施形象。大陸的目的,一方面是希望藉此展現自身是一個負責任且慷慨的強國形象,另方面是藉歐美國家疫情擴散之際,凸顯出一黨專政、集權領導的制度優勢,並強調這種 制度足以應付緊急狀況、是值得學習的。
 
6.滲透國際媒體
大陸除運用自身媒體從事前述幾項手法外,也積極滲透國際媒體,例如美國白宮近日即批評受政府資助的《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報導內容,多有為大陸宣傳的成分。
 
 
國際社會對「大外宣」的反應
 
大陸意圖利用宣傳手法,分化西方國家的團結,例如跳過歐盟直接對歐洲重災國提供援助,藉此凸顯出大陸與其他西方國家態度的鮮明對比:當美國關閉與歐洲 的旅遊往來、歐盟及歐洲主要國家難以提供援助時,只有大陸能助一臂之力。這種手法,固然對某些各別受援助國奏效,卻也讓其他歐美國家感到憂心忡忡,從而促使他們開始試圖了解大陸的宣傳手法。
 
例如,由美國國會資助的非政府組織 「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在2月大陸與WHO維持良好關係,2006 年將親中的陳馮富珍推上WHO總幹事,使中共影響力在組織中扎根,並獲得現任總幹事譚德塞多次言論與實質支持,而對疫情嚴重國家提供援助,企盼展現負責、慷慨的強國形象公布《2020 年特別報告─北京的全球傳聲筒》(Special Report 2020-Beijingʼs Global Megaphone),即彙整大陸推動「大外宣」的各種手法,指出大陸透過以下手法,將媒體的報導,塑造成其所偏愛的內容,包括擴大官方媒體在全球的發聲管道;向外國主流媒體宣傳官方觀點;培養可以產生報導有利於己的外國媒體;購買既有的外國媒體;在社交網站上展開虛假宣傳;對於報導不利於己的外國媒體施加各種壓力(如拒絕記者入境、經濟制裁、網路攻擊、封鎖在大陸的網址連結);控制訊息傳播的基礎設施。
 
為反制大陸前述行為,美國國務院在2月18日,認定《新華社》、《中國環球電視網》、《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國日報》、《人民日報》等5家大陸媒體為「外國使團」,即等同大陸政府的一部分,必須向國務院提交在美國的工作人員名單、資料及登記在美國租賃或持有的房產。大陸則以註銷《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3位駐「華」記者的效期內簽證回應,外界將此稱為美、「中」的「輿論戰」。
 
「軟實力」是國家最好的「大外宣」
 
大陸積極對外提供援助物資,然而在媒體夸夸其詞的同時,卻被許多國家發現其所援助物資之品質低劣、效用欠佳。可見國家的實力,並非媒體吹捧所能造就的。 若實力不足,過度的渲染反而淪為笑柄。 「大外宣」在初始運用階段,外界對其手法尚不知悉,當然可迅速獲得立竿見影的成效。然隨時間推進,被他國「看破手腳」的機率也跟著提高,以致愈來愈多「假外媒」被識破、「假訊息」被揭穿。 因此,與其誇大其詞地打「輿論戰」或運用「銳實力」,不如更務實地加快研發疫苗,以提升醫療「軟實力」,真正為全世界人類做出貢獻,這才是一個國家最好的「大外宣」。
 
---本文轉自法務部調查局清流月刊---
 

飛航服務總臺©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0594 臺北市濱江街362號(地理位置圖)

政風檢舉專線:(02)87702059、87702054、87702147

Email:ethics@ms1.anws.gov.tw

隱私權保護政策 | 網站安全政策 | 網站資料開放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