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服務進化史

早期

早期預報員手繪天氣分析圖進行預報作業並發布各類預、警報資訊

觀測員使用傳統及獨立式氣象儀器蒐集各類氣象資料,透過手動編碼發布機場天氣報告,填圖員收到氣象電報後將其解譯並將資料填繪至天氣圖,後由預報員繪製天氣分析圖進行預報作業並發布各類預、警報資訊。

民國70年代

自動氣象觀測系統(AWOS)

各航空氣象臺陸續採用自動氣象觀測系統(AWOS),並建置電腦填圖機,以電腦取代人工填繪各類天氣圖。此外尚完成氣象及飛航資訊自動化系統(Weather &Flight Information System, WFIS)及桃園國際機場都卜勒氣象雷達建置,使本區之航空氣象服務,進入自動化先期作業階段。

民國80年代

航空氣象收發報整合系統

航空氣象資訊應用系統(Aeronautical Meteorology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System, AMIAS)建置完成,開始使用電腦分析天氣圖。同時臺北航空氣象中心及各航空氣象臺亦使用自行研發之「航空氣象收發報整合系統」及「機場氣象觀測與統計分析系統」進行作業,並與日本氣象協會完成「氣象數據資料傳真(CDF)」協議書之簽署,接收日本氣象廳(JMA)製作之數值預報資料,及裝設中央氣象局氣象資料整合性即時預報系統(Weather Integrated Now-casting System, WINS),即時取得中央氣象局數值預報產品,使本區之航空氣象服務,正式進入自動化作業。

民國90年代

航空氣象現代化作業系統(Advanced Operational Aviation Weather System ;AOAWS)

透過「臺美航空氣象現代化作業系統發展技術合作協定」與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合作,整合現代化氣象測報資料、中尺度航空氣象數值模式及其餘各類預報產品,完成「航空氣象現代化作業系統(Advanced Operational Aviation Weather System, AOAWS)」之建置。使用者只要透過網際網路,即可自遠端獲得所需之氣象資料。達成航空氣象服務自動化之新里程碑。

民國100年~未來

新版航空氣象收發報系統

完成「航空氣象現代化作業系統」二及三期計畫,並配合使用者需求於該系統建置「機師」、「簽派員」及「直昇機」專區。此外尚完成新版「航空氣象收發報系統」之建置。未來亦將配合國際間之要求及發展持續精進,使本區之航空氣象服務朝精緻化邁進。

OPEN
Top